青岛市档案馆保存着 3000余卷商会档案,较为系统地记录了青岛商会的历史真实面貌。为了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近代青岛商会的历史,更好地发挥青岛商会档案的作用,在国家档案局的支持下,青岛市档案馆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合作编辑青岛商会档案史料选编。该选编计划编辑5 卷,本卷为经济事务卷,分为 5 个部 分别是工商业务、货品进出管理、 税捐事务、 物价管理、 金融事务、 收支报表、 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49年。史料全部来自青岛市档案馆馆藏商会档案。
胶州湾事件档案主要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德国诸多档案馆,承蒙有关各方慨允,青岛市档案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通过合作和授权使用方式,将各方保存的胶州湾事件档案等汇集成册,编辑出版《胶州湾事件档案史料汇编》,旨在系统地发掘胶州湾事件原始档案史料,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1922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青岛行使主权,青岛成为中国人民抗争帝国主义侵略、收回被外敌强占的第一块租借地。围绕青岛回归,先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政局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岛由此成为国人瞩目、世人关注的焦点城市。全面收集、系统整理青岛回归档案史料,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及青岛历史的基础性工作。在青岛回归90周年之际,青岛市档案馆在有关方面的鼎立帮助下,广泛收集相关档案史料,并汇集成册,以为各界开展历史研究工作提供方便,并纪念青岛回归90周年。
该书是青岛市档案馆立足馆藏1922-1929年胶澳商埠档案编辑的档案史料汇编,是首部反映20世纪20年代青岛历史的档案史料汇编。20年代为青岛历经德国、日本殖民统治后,首次由中国人进行城市治理,历史曲折复杂,档案丰富浩繁,青岛市档案馆拟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分卷出版档案史料,《胶澳商埠档案史料选编(一)》为第一卷政治类档案史料汇编。该书按照档案史料内容分为行政体制、行政机构与管理制度、警察行政、土地管理、公用事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军阀祸青、历史事件9个部分,共50余万字,全面反映了该时期的政治和城市发展...
该书是青岛市首部面向大众读者系统介绍青岛城市历史的知识读本。全书分上下两册,共50万字,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编辑出版。下册起讫时间为1949年至2008年。该书体例由概览篇和要事篇两大部分构成,概览篇分专题记述,系统介绍青岛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城建、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历史发展概况;要事篇主要选取影响青岛城市历史发展和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等,按历史阶段分条目予以概要记述。
《青岛城市档案文献丛刊》系列,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
《青岛城市档案文献丛刊》系列,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自一八九七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
《青岛——德国风格的城市和军事要塞(1897—1914年)》是德国学者约尔克·阿泰尔特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博士论文,这是一部研究青岛要塞形成以及军事建设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学术专著。该论文出版后在德国学界被广泛引用。1987年青岛中德关系史研究中心曾摘译过部分章节,但国内一直没有完整的译本。
版权所有: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市档案局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48号
许可证号:鲁ICP备1801306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709号
维护:青岛市档案馆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
青岛档案信息网
手机版
青岛档案
微信公众号
青岛历史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