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青保士兵在激战。图2战后士兵站在断壁残垣上。图3年轻时的段存钦。图4在崂山战地登瀛。
身份:特务大队情报员化装人物:日本海军驾驶员
段存钦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但他眼不花耳不聋,对当年的细节记得非常清楚,语速很快,思维清晰。“我是22岁那年进入青保队的,跟着许京武的特务大队”,刚一落坐,段存钦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前面的报道中我们曾经提过,1941年青保队在崂山正式成立,后来组成三个大队和一个特务大队,特务大队的任务是派遣特务收集情报,队长是许京武,年轻的段存钦受命成为一名情报员。由于日本盘踞在青岛市内,所以段存钦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市区,“家眷也跟过去了”。安顿好后,驾驶技术过硬的段存钦很快就应聘上了日本海军建筑队的驾驶员,“给日本人开车”。
特务大队由情报小组组成,段存钦所在小组的组长叫田福安(音),“和我一样化装搜情报的还有一个人叫王真,这是他的化名,大家一直都叫他这个名字,抗战胜利后,他当上了青岛市港务局局长”。王真的身份是“破烂王”,主要在东镇一带收废品。东镇的居民不会想到这个成天走街串巷、破衣烂衫的男子会是未来的一名局长。
和他们接头的人是住在京山路一座小别墅里的刘成烈(音),他指挥着整个华北军统,许多敌军扫荡的情报都是出自这里,“消息一出,青保队便迅速撤回到山里,隐藏起来”,准确迅速的情报多次让日本军队扑了空。段存钦还提到一个细节,让记者颇为惊讶:“刘成烈之所以能在京山路安电台搞情报,是因为当时的汉奸市长姚作宾在暗中保护他们,这恐怕也是姚作宾在抗战胜利后没有被立刻判死刑的原因之一”。
任务:搜集老字号、商会情报目的:绑架威胁负责人,索要经费
青保队是活跃在崂山的抗日队伍,吃食主要来自老百姓,由于当地村民本来就不富裕,能够给予队伍的也只有地瓜干之类,军需物资则没有办法供应。而青保队又是游击队伍,国民党财政没有划拨多少军饷,因而经济来源成了大问题。
尤其是武器装备,“枪支有抢敌人的,加上自己制造,能满足基本的要求,但子弹没法制造,只能购买”,段存钦说,队伍成立初期,人数较少,所需物资也不多,后来随着拉拢和加入人数的增多,经费捉襟见肘。怎么办?青保队把目光放在了市区的老字号店铺和各个商会上。
先说老字号店铺。老青岛有一句顺口溜:“身着谦祥益,脚登盛锡福,手戴亨得利,喝酒春和楼”,其中的“谦祥益”位于北京路9号,是青岛老字号绸布业商店,在全国很多地方建有分店。段存钦说,当时他们经理名叫时品三,他们曾试图劝时品三捐钱,他不肯,“我们决定吓唬吓唬他,便在谦祥益门口安装了定时炸弹”,很快谦祥益的资金送了过来。
尽管如此,经费还是严重不足,李先良便把目标锁定了各商会。1943年4月14日,李先良向青岛市商会发出了一份训令,以政府告令的方式要求商人向政府交纳营业税,训令大意为敌人覆灭之期不远,凡我黄炎华胄,应忠贞为国。商会身处敌区,以致有志未伸,现在机会来了,在胜利在望之际,凡能协助抗战者,保障将来,若仍为敌鹰犬,则光复之日,首先惩办。商会要把从1938年起的所有营业税补齐。言辞之间,恩威并重。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们听信了日本人的宣传,说青保队是崂山上的土匪。
软得不行,李先良决定来硬的。“我们几个人大量收集信息,查找商界人士的活动轨迹,制定最佳方案上报,以便于采取行动”,段存钦说。一天傍晚,台东镇商会会长栾荆山被一伙人从家里“请”了出来,“我们说是请他出去一下,实际上就是要绑架他”,趁着夜色,一辆车载着栾荆山迅速地驰往崂山。到达目的后,栾荆山被带到山中一个队伍前面,“李先良说,你看看这就是我们的部队,老百姓的地瓜干都不够吃的,还得供应我们。大家在山上风餐露宿,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抗战!我们不是抢钱,你们捐给我们是支持抗日”,段存钦说,“我们主要是教育他”。栾荆山连惊吓再加上受触动,答应捐钱。
还是不够,青保队决定干票大的。某日中午时分,位于中山路72号的青岛商会大院内,刚刚下班的常务董事长乔智金照常走向了自己的专车,乔智金是日本宪兵队的高级顾问,是日本当局的红人。他刚一上车,就发现气氛不对,车上竟然有三个人,而且都不认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汽车已经急速驶出了大院,从中山路驶向太平路,并一路狂奔。商会的门岗发现情况可疑,立即上报给日本人。“车开到浮山所附近,我们发现日本兵已经从后面撵了上来,情况危急,只能选择弃车逃跑”,段存钦回忆,毕竟寡不敌众,硬拼对车上的三个人没有好处,“我们持枪威胁乔智金下车,跟着我们一起往村子里跑,我们只是想让他到崂山上看一看,教育教育,只要他答应捐钱就放了他,谁知他死活不下车,肯定是想拖累我们,无奈,我们只能把他枪杀”。这是段存钦的回忆,也有说法称乔智金是被引诱到大麦岛遭暗杀的。
乔智金被杀的消息传来,青岛商界一片哗然。李先良趁机巨额悬赏抓捕商会会长邹道臣。整个青岛商界被弄得人心惶惶,纷纷暗中与李先良联络合作,青保队的经费问题得到了解决。
乔智金被杀,邹道臣逃跑,商会后来怎样了呢?据李英铨与盛雷合作的《抗战胜利前后李先良与青岛商会关系的演变》一文中称,1945年初,日本大势已去,抗战胜利在即,商会又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维持商会秩序,日伪当局授意改选,经过各方的请愿和权衡,任命时品三为青岛商会会长。时品三我们前面提到,曾经遭到炸弹威胁,心仍有余悸,加上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因此,他听从李先良“虚与敌伪委蛇,实际协助本府工作”的授意,前前后后共向青保募助各种经费两千余亿元。
行动:及时报告机场动态功劳:准确轰炸,未落入圈套
有了钱,就能买子弹。这项任务就交给了段存钦。
段存钦的买家背后老板是张步云。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跳梁小丑,奉行“有奶就是娘”,靠山一倒,立刻攀爬新枝,他先是投靠韩复榘,后来以抗日为名在当地实施打击报复,他1938年第一次投靠日军,1939年又依附于沈鸿烈,煞是兴风作浪了一阵,1941年沈鸿烈调离山东,他又开始与日军勾勾搭搭。1943年,他公开表示投降日寇,当上了军长。“他主要在诸城,也就是现在泊里一带活动,但他家眷都在青岛住,我认识他的司机,然后通过司机又认识了军需处长,我的子弹就来源于这里”,段存钦说,虽然曾经是沈鸿烈的老部下,但因为张步云立场不坚定,曾经与日军勾结,因而被李先良枪杀。据悉,被枪决前,士兵让他跪下,他高呼:“我他妈跪谁?”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嘲讽的注脚。
除了为青保队的行动收集情报,段存钦还因为身份的原因,能够自如地进出沧口飞机场,“我在日本建筑队开货车,经常进出机场,因此很多关于飞机的情报就是我提供的,比如,1944年,美国打算炸飞机场给日军一个下马威,但日军把飞机藏起来了,我调查发现他们把飞机藏在了南边盐滩河沿上,便把情报发了出去,结果飞机被打了个正着”。这次损失让日军气急败坏,他们决定报仇,于是“用木头做一些假飞机,喷上油漆,猛地一看跟真的一样,然后在飞机不远处挖个洞,安装上高射炮和机枪,等待美军上钩”,日军怎么都没想到,这一消息已经被一名司机传播出去,美军没来轰炸,日军白忙活了一通。
青岛解放前夕,上有老下有小的段存钦没有跟随国民党撤到台湾,而是在沙子口老家过上了普通村民的生活,青保队的生涯已经埋藏在他心底里将近70年,从不轻易跟他人透露,就连家里人也只知道他是参加过崂山游击队。曾经的战斗在96岁老人的心里已经淡化,除了敬佩自己年轻时的那股拼劲外,这些过往没能给老人的平静生活带来过多的涟漪,最后,他发出一声叹息,“现在当年的战士恐怕没剩下几个了吧!”
文/本报记者 张文艳 图/青岛市档案馆(采访对象照片除外)
版权所有: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市档案局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48号
许可证号:鲁ICP备1801306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709号
维护:青岛市档案馆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
青岛档案信息网
手机版
青岛档案
微信公众号
青岛历史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