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务信息 档案利用服务 数据化资源库 青岛历史文化 青岛记忆

德华银行

  • 作者:李明

德华银行

    德华银行现用途:住宅所在地:太平路、青岛路口,原威廉皇帝岸、威廉路口建造期:1899年至1901年当时设计:海因里希·锡乐巴、路易斯·魏尔勒当时业主:柏林德华银行现状:建筑体保存良好,内部有所改建
    20世纪初,由威廉皇帝岸和建于1904年的叶世克纪念碑向1906年竣工的总督官署眺望,德华银行大厦和亨利王子饭店构成了长长的视线轴的边框。
    最初的印象,锡乐巴所设计的德华银行青岛分行类似于香港和新加坡的英国建筑。这种样式此前在印度、东南亚等英属殖民地被大量使用。英国殖民地式建筑本是为了适应热带气候而作出的一种变异,但这一样式在冬天极为寒冷的青岛出现,便有些不伦不类了。华纳认为,出于对气候的考虑,德华银行西面和南面设两层高约4米的通风券柱式外廊。但是,德华银行外不足十米即是大海,一年中有超过300天雾气弥漫,且冬天西北风会直袭西面的外廊。显然,说德华银行券柱式外廊的设计是出于对气候的考虑,理由并不充分。
    我们倒愿意相信建筑师或许是从某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官殿那里获得了关于建筑比例和立面细部的灵感这一说法。从外观上看,德华银行极似意大利维晋寨古罗马广场旧址南端的市民大会堂,该建筑的设计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后一位大建筑师帕拉提奥,帕氏对欧洲建筑史有过很大的影响,欧洲的18世纪几乎是帕拉提奥的世纪,所以,德华银行的设计者应对帕拉提奥不陌生。拿市民大会堂和德华银行相比较,除去后者由长方变成了方形和屋顶、基础处理略有差异外,几乎整个是会堂的翻版。在市民大会堂中,开间的构图是著名的帕拉提奥母题,包含着方形和圆形、方柱和圆柱的对比,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丰富而又统一,是杰出的创造。锡乐巴于1903年设计济南德国领事馆时,对其立面也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手法。除青岛分行外,德华银行在中国的其它分行均由上海建筑师贝克和培迪克设计。
    德华银行两面的入口呈不对称状,其屋顶边缘口栏杆的短分格更加突出了这种非对称性。大楼的支柱、券拱、墙基、屋檐、装饰线及顶部的细方石皆用花岗石砌成。其大坡度的蒙莎顶在青岛的建筑中堪称独树一帜。银行的中央是一间大厅,北侧是一幢设有附属建筑的小楼。
    1898年2月15日,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棣利士在写给德国海军部的报告中提出:“货币问题有困难,除等待德华银行从速在青岛成立汇兑机构外,别无他途。该行的行员如能乘近期的轮船从上海来青的话,问题即可解决。”5月15日,总行设在上海的德华银行青岛分行成立。10月,德华在青岛第一次土地拍卖中置下了岸边的这块地产。1899年至1901年,投资约8.1万金马克的分行大厦开发建造。
    1899年6月,德华青岛分行联合本国银行集资6600万马克,成立了山东铁路公司和山东矿山公司,建设胶济铁路,并开发沿线30华里以内的矿产资源。1909年和1911年,德华青岛分行还先后两次借银给山东巡抚衙门150万两。
    1914年11月日占后,德华青岛分行及其投资的铁路、矿山全部被接收。自1923年起,日本领事馆设于德华银行大楼内。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市档案局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48号

许可证号:鲁ICP备18013060号-1 ...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709号

维护:青岛市档案馆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

青岛档案信息网

手机版

青岛档案

微信公众号

青岛历史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