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尔斯登舞厅
德占青岛后,西方的交际舞传至了青岛,最初在亨利王子饭店、会前旅馆内的舞厅进行,不久,有了专业的舞厅。冠县路位于小港至大港之间,仅这一条路上就有却尔斯登、巴拉斯、吉浦桃浦、芬大尼亚、黑猫等6家舞厅,其中却尔斯登舞厅是青岛乃至全国闻名的舞厅。上世纪30年代,外国及中国上层社会人士到青岛旅游,除观光之外,到却尔斯登舞厅跳舞和到青岛咖啡饭店喝啤酒也是两项旅游项目。
却尔斯登舞厅在冠县路西段,面积很大,装修豪华而又典雅,东侧为舞厅,西侧有一个咖啡厅。乐队是菲律宾乐队,舞女有俄国舞女还有来自上海的舞女。
到却尔斯登舞厅入门先买舞票,有些白领平时买一百张一本的舞票,可以享受九折优惠。舞女在乐队东侧坐成两排,衣着化妆各自风姿不同。舞曲响起时舞客到舞女面前选自己喜欢的舞女,一点头或一伸手,舞女款款走来相拥进入舞池,一曲舞罢,塞给舞女一张舞票。上世纪30年代在却尔斯登一元钱买3张舞票。实际上有些舞客对喜欢的舞女,每次给两张或三张舞票,因交际舞,男士抱着舞女的腰,所以把舞女称”货腰女郎”。
对自己喜欢的舞女跳罢一曲可邀至自己坐的桌前,称”坐台子”,舞女往往会向侍应生点要饮料、小食品,价格昂贵,另外付费,舞女可以从中提成。
却尔斯登舞厅同许多舞厅一样,是菲律宾乐队并无特殊,它的舞女则多素质高,姿态优雅,而光顾的舞客无论中外人士多为上层社会有文化的,所以舞厅气氛很好,也是它出名的原因。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却尔斯登舞厅歇业,原址开办了一家专演话剧的皇宫剧场,这也是青岛百年史上惟一一家话剧剧场,可容400名观众。
日军进入上海租界后,王元龙领导的上海影星剧团去了北平,演出了《梁上君子》等剧。然后部分演员留在了北平,王元龙再组织中华剧艺社,有李景波、郑重、陆丽珠等明星,因北平、天津都有几家话剧团体,1944年决定来青岛,与皇宫剧场签约,成为青岛第一个专业话剧团。他们演出了《怒吼吧!中国》,这是一部反映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抗英斗争的戏。另外,《明思宗》由蔡冰白编剧,王元龙总监督,李景波导演,王元龙饰崇祯皇帝,上官红樱饰田贵妃。中华剧艺社还演出过《日出》、《雷雨》等剧目。当时落难青岛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在《日出》中扮演小东西。
抗战胜利后,却尔斯登舞厅恢复。原咖啡厅,作为皇宫剧场时是观众休息厅,这时开了一家酒店,经理便是解放后成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孙毓敏的父亲,孙毓敏少年是在青岛生活的。
重新开业的却尔斯登舞厅各方面都不如初,而来跳舞的多是驻守青岛的美军官兵,他们有时酗酒闹事,使许多人不愿到这家舞厅。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市档案局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48号
许可证号:鲁ICP备1801306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709号
维护:青岛市档案馆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
青岛档案信息网
手机版
青岛档案
微信公众号
青岛历史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