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4年1—7月
地点:青岛地区
基本过程:
2004 年1 月23 日,广西隆安县丁当镇一个体养鸭场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这是中国内地首次确诊禽流感疫情。同时,湖北省武穴市一林场养鸡专业户和湖南省武冈市一养鸭户也出现禽只死亡,后被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广西、湖北、湖南、安徽、广东、上海、新疆、浙江、云南、河南、甘肃、陕西、江西、天津、西藏和吉林16个省、市、自治区确诊发生50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 。各地采取了坚决果断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大范围的疫病流行和扩散。病禽总数达15万只,死亡13万只,捕杀905万只。疫情对中国禽肉出口造成较大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7月28日,安徽巢湖最后一起疫情解除封锁后,再无新发疫情。
2004年禽流感虽然在有关省市出现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由于青岛市果断处置,措施有力,最终禽流感并未波及青岛。
预防措施:
1.成立防控机构,制定政策,研讨对策。禽流感疫情在国内出现后,青岛市立即成立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机构,出台和发布了一系列防治禽流感的措施和通告。2004年2月6日,青岛市专家科学防治“禽流感”座谈会召开,来自畜牧、出入境检疫检验、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科学防治禽流感献计献策。2月12日,紧急召开了青岛市科协防治禽流感专家座谈会,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禽流感对经济的影响、公众对待禽流感的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研讨,为市政府防控决策提供对策。
2.严禁从疫区输入禽类及其产品,加强防疫检验。全市56个基层防疫站全部派出相关人员,配合相关部门,在出入青岛的重要路口上设立检查站,实行全天巡查,严防外疫传入青岛。从事禽类及其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疫区调运禽类及其产品,需要从其他非疫区调运禽类及其产品的必须报经动物防疫机构审核批准,调入时须进行严格检验检疫,无异常的方准混群、屠宰、加工、经营和食用。
3.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工商、财贸等部门加强家禽、禽类产品和鸟类批发、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每天消毒制度;对市场上的禽产品全部进行检查,防止禽流感病毒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凡是无有效检疫证明的禽类及其产品一律不准上市交易;市场内对活禽实行定点宰杀管理,对擅自设点宰杀的一律取缔。
4.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普及防疫知识。青岛市科协科普人员下乡宣传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防护意识;在市郊各地,基层畜牧防疫部门和畜牧骨干企业的业务骨干已经陆续进村、进厂、进户,向农民传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知识。
5.实行严格的饲养鸟禽措施。从事家禽(鸡、鸭、鹅、鸽子等)和野禽(雉鸡、孔雀、鹌鹑、鹦鹉、珍珠鸡、八哥等)饲养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圈养或笼养方式饲养;饲养鸽子和其他飞禽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放飞。
经验启示:
1.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和监控机制是阻止疫情输入的有效办法。禽流感疫情在南方发生后,青岛市立即部署防控对策:对来往于禽流感疫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制定家禽和野禽的饲养办法,切断传播途径控;加强市场监管,防治疫情在市场上出现和蔓延。
2.建立应急专家组,为防控工作提供智力支撑。青岛市多次组织专家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献言献策,为做好禽流感预防和处置工作提供可具操作性的意见和对策,促进了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版权所有: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市档案局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48号
许可证号:鲁ICP备1801306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709号
维护:青岛市档案馆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
青岛档案信息网
手机版
青岛档案
微信公众号
青岛历史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