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后之青岛现状 (1923年3月31日)熊炳琦氏以保定参谋长之资格,获得山东省长并兼胶澳商埠督办,其所引进人才都系军人出身。青岛督办公署上自科长下至事务员,非中将、少将即上校、中校。说者谓中央既有中将汤之内阁,青岛当然要有军人化的市政机关。当此军人万能时代,公署、局、所多军界人员,原不足怪,唯望其稍戢虎威,虚心图治,未尝不可以有为。可惜此辈武人只知用枪,关于市政之应兴应革,无暇及此。所以青岛商埠接收已经三月,市中街道标记及行路规则、违警条例,犹是某町、某通、某丁目、某番地,大书大正几年公告等字样,此种改革仅费一举手之劳,而不屑动手,其他可知矣。 青岛本为东方第一港口。去年暑期,愚曾一游此地,觉其道路之清洁、秩序之整齐,且在日本东京、横滨之上。今则除郊外风景不减外,他如山东街、天津街等热闹之区已呈污浊之象。原来人行之道与车马之道划分甚清,今已混乱如内地,小贩卖杂货摊沿路乱设。有营进出口货之周君语余云:“日人时代已不及德人时代,今则比上海而不如,再待一年,不知糟到如何。”周君在青有二十年之久,据谓在德人管理时代,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云。 青岛督办统治之下,比较未退步者,要算农林事务所。日在整理开拓之中,所有保护林业规则及分区等均已重新更订。据闻自接收以来,日人之来伐木者拘捕有五十余人之多。近该管所长与日领事据理交涉以后,若辈已不敢尝试。所长为凌道扬氏,一林业专家也。足见无论何事,非有专门人才不力,况既非专家而又懒惰乎?青岛无完善之中国小学,督办署仅将接收日人所办之小学三十七所照旧办理,酌减其经费。居青华人子弟在他国治理之下,尚有三十七所小学供其求学,今则非但不改进,且减其经费,诚不知是何居心?三十七所小学校舍规模俱佳,设备亦大致略具,唯无机关为之整理督促,教训方面比之日本小学相形见绌。近亦有联合研究会之组织出于小学教员之自动,若市政机关有教育专家为之规划提倡,前途更有希望。 五四运动时,一班青年奔走呼号“不还青岛誓不休”。既还之后,乃至如是,亦始料不及者。顷悉熊氏确将辞职,会办亦未有人,深望政府于选委新任时加之意也。 (《申报》1923年3月31日)
版权所有: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市档案局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48号
许可证号:鲁ICP备1801306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709号
维护:青岛市档案馆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
青岛档案信息网
手机版
青岛档案
微信公众号
青岛历史知识库